食用三晉名吃“清和元”的“頭腦”即(“去吃清(朝)和元(朝)的頭腦”)是太原行的重要內容,消散傲物丹崖翁 傅山便是發明者。
傅山在世時,人們把他當聖人,死後人們把他當神仙。其成就博大涉及儒、釋、道、書畫詩文、金石、考據、醫學、武學等。清據後,“黃冠自放”,做了一個遁世的“道士”。周作人曾《風雨談》有談——《關於傅青主》,且不知其參與汪偽變節行為,有何臉面妄談高潔之人。
另,屈大均者,乃明末“嶺南三大家”之第一人。抗清失敗,曾削髮為僧。後期遊歷大山名川,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和傅山一樣,同為抗清誌士,都曾奔走大江南北、聯絡同道,與顧炎武同為交善,終身不仕清廷。他們二人個性張揚不羈,趣味相投,經歷趨同、學問非凡、政治主張鮮明。而屈大均更以詩名世,詩風明健,傅山的書法更为传世。 而與同樣不事清、性情孤傲倔強的出家人八大山人一樣,他們都秉承了晚明文人(知識分子)強調情感宣泄和家國氣節,是明末丕變的背景及原因所致。
從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引發了以李贄、湯顯祖、公安三袁為代表的重個性解放的浪漫主義思潮的大背景下,從嘉靖開始,出現了尚個性、尚表現、重情感的表現主義書法風格,並表現出拙、重、厚、大、古、媚的審美特質。而17世紀晚明書風的嬗變是以傅山為代表的草書中帶來的某些激進的風格特質。縱橫跌宕的字勢,恣肆遒勁的筆意,雄渾健樸的氣勢,拙樸獷放的結體,是這個時期的書風。曾在首博看傅山的書法,真能感受他强勁的情感力量和內心的狂揚,感同在南昌八大山人一樣的暢快。
與魏晉人的蕭散雋永,宋人率意自然,元人亦步亦趨的小心謹慎,而到明初士人的一意復古的追求相比,晚明書法風格無疑是一種大風起兮雲飛揚的豪邁與雄渾,無論是“三宋二沈”還是“文、王、董”與之相比都顯得纖巧有余而剛勁不足!
晚明士人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現為"狂""隱"兩種類型,它為當時的文化變革所註入的精神資源是個性意識的覺醒。
明清之際,著名書法家包含了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八大山人等, 而現代日本書法派系“明清調”,就是以宗法王鐸等明末清初的書風而得名。王鐸和屈大均一樣在明朝為仕,更是在亡國後,南明政權、臺灣鄭克爽、雲南吳三桂等等反清勢力中擔當中堅,但在最後關頭表現出了不同。王鐸淪為滿清的“失節貳臣",屈大均以一個節操卓立之遺民,與傅山、八大山人等一樣是我們民族的魂魄!
任“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
“明清調”和“清和元”的“頭腦”,哪個有調調,好味道?
反正我喜歡吃“頭腦”,不喜歡“明清調”調, 喜歡"狂"人"隱"士朱耷的畫,傅山的字,屈大均的詩文。
明清之際,著名書法家包含了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八大山人等, 而現代日本書法派系“明清調”,就是以宗法王鐸等明末清初的書風而得名。王鐸和屈大均一樣在明朝為仕,更是在亡國後,南明政權、臺灣鄭克爽、雲南吳三桂等等反清勢力中擔當中堅,但在最後關頭表現出了不同。王鐸淪為滿清的“失節貳臣",屈大均以一個節操卓立之遺民,與傅山、八大山人等一樣是我們民族的魂魄!
任“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
“明清調”和“清和元”的“頭腦”,哪個有調調,好味道?
反正我喜歡吃“頭腦”,不喜歡“明清調”調, 喜歡"狂"人"隱"士朱耷的畫,傅山的字,屈大均的詩文。
傅青主(1607年-1684年)本名傅山,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別號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後徙於山西忻州。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
哲學作品: 《霜紅龕集》
醫學作品: 《女科》是臨床實用價值頗高的中醫婦科典籍之一,很常為後代醫師臨證所應用。 《青囊秘決》 《男科》
武學作品: 《傅氏拳譜》
書法作品:
屈大均(公元1630年-公元1696年),廣東番禺人,字翁山(這個字號,他自稱是在二十歲時夢登一座名為翁山的高峰後所得),初名邵龍。出生於明清鼎革之際,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著名詩人、學者,被稱為“嶺南三大家”之第一人。同時他的詞、文也都很有名,著有《廣東新語》、《翁山易外》、《皇明四朝成仁錄》、《翁山文外》、《翁山詩外》等作品。早年參加反清的武裝鬥爭,後奔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聯絡同道,屢次計謀義舉。晚年隱居沙亭故裏,以筆墨為利刃,著書立說,終身不仕清廷。
以朱耷為代表的“四大名僧”或“四僧”:指明末四個出家為僧的畫家:原濟(又名石濤,1642——約1718年)、朱耷(別號八大山人,約1624——1705年)、髡殘(字石溪,1612——約1692年)、漸江(法名弘仁,1610——1664年)。明朝滅亡後,髡殘和漸江參加反清鬥爭失敗,朱耷作為明室後裔四處避難,石濤雖欲與清政府合作,卻最終被冷落,苦難的人生經歷促使他們循跡釋道,對反抗無望的現實作消極的反抗,而寄情於書畫中。四人都擅長山水畫,各有風格。他們都極力發揮其創造性,反對摹古,在藝術上不為舊法所囿,能利用改造傳統藝術,直抒胸臆,取得創新成就。其特點:石濤之畫,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畫,簡略精練;髡殘之畫,蒼古淳雅;漸江之畫,高簡幽疏 。他們的畫風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