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

所谓“女怕思凡,男怕夜奔”,指的就是昆曲中两出极难的戏,《思凡》指的是《思凡‧下山》;《夜奔》指的是李开先《宝剑记》中的一出,林冲雪夜奔上梁山。昆曲行里,女演员只要演好了《思凡》,男演员演好了《夜奔》,其他的戏就不难了,其技艺唱工也练到家了。

小尼姑赵色空,不堪“禅灯一盏伴奴眠...辜负青春美少年!”的寂寞,空色异,想那人间“见性”的生活,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执着于色相,趁机逃下山来。

“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风雪山神庙,“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夜里潜行,投奔梁山,走了一条复仇反叛不归路。

有评议:“ 从《思凡》这折戏看,观众可以理解小尼是一个不信邪、不信神,敢于冲破佛寺清规的束缚、追求幸福的判逆形象。从小尼姑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佛教对人性的扼杀,很有意义。”

“《林冲夜奔》揭示了阶级对立和官逼民反的问题,通过林冲受辱、忍辱、觉醒、反抗的性格发展过程,通过林冲和高俅之间的斗争,反映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歌颂了反抗英雄。”

两部戏,真是很有比较,要是以这种倾向来做评判,当是一种无奈,尼姑与教头分处不同的规矩,他们的反抗其实就是性格的反抗,所谓女人追求平衡,男人总在制造不平衡,在这里显然要反过来,林冲代表的阶级状态是一个儒教的世界观。讲求忠孝的礼教,和追求色空的佛教,在这里都被冲破了,使之负国逆君,色空不一了。
“思”与“奔”,“思”的“凡”与“夜”的“奔”,“思凡”“下山”和“夜奔”“梁山”,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一个下山,一个上山,若有不同,从避世到入世,从世界到边缘,就是各自从规矩中出来,投向对方。
“思凡”的还有不好好做神仙的七仙女和三圣母,“夜奔”的不多,可能是被逼的缘故罢!

“女怕思凡,男怕夜奔”,“怕”的是昆腔的升级变音,还是男女有别,不可乱奔,不可私往,乃是告戒,精神可嘉,不予提倡呢?
记得建国初,毛泽东大力赞扬海瑞敢于直谏嘉靖的无畏,后来的事实是他是想告戒大家,海瑞不可有,有就是害,要不得。庐山会议中彭德怀的死谏到吴晗的《海瑞罢官》,怕什么?怕的是敢于暴露自己,敢于思凡,敢于夜奔,结果就不太好。

女要守节,怕你下山出轨,男要守道,不要上山成寇。
今天情况是,下山不少见,上山确不易。

0 意見: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