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


我忽然有了想法,不,是采自记录片《没有阳光》的。
尽管被以为是一个“跨越时空的人间悲剧”,但我仍不以“左岸派”之叙事手法来规避自己的认识取向,因为我越来越“左”了。
“西非”和“日本”之间的空间架构,使“死亡”不惮是以显性的面目来实现,那掩藏在“信仰”和“经济强势”悸动中的隐性回望是另人倦怠的......
一个变化的,属于“建筑的世纪”是空虚的“静”的墓地。
电影是主线,不光是如此,“鹿”,活的,死的,“猫”,活的,死的。
噢!日本也有显性的“死亡”征象。还有那期待中的“情色”維末。
不仅是科幻的,武术的,卡通的...银座的展示,正是日本人隐性罪恶之上的显性徵象,不是"真象"。
那连动的快感,那传递的节奏,
电影诉说什么,
政治及迷乱的暴力,不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吗?
不管是赤军还是自民党,亦或是摇滚。
那源自地狱,《没有阳光》的地方。


2004.11.28

-《堤》
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生于塞纳河畔讷伊。他的主要作品有《北京的星期天》(1955)、《西伯利亚来信》
(1958)、《一次战斗的描述》(1960)、 (1961)《要古巴!》(1961)、《美丽的五月》
(1963)、《远离越南》(1967,集体导演)、《五角大楼的第六面》(1968)。

0 意見: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