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


昨天大华影院看完这部片子,有多思考。那地域指向,那并不能听懂的安多藏语和尖扎寺庙的,让人熟悉的生活细节,作为同样是青海人,真有别于其他人的感受。如若抛开这些,我更着眼于它的叙事框架和节奏把握。
万玛才旦更多被冠于西藏电影人若有不妥,当然他本人或许不介意。但如果很多人把前藏后藏混淆了,那就真是“大西藏”了。有人说能找到伊朗电影的影子,有人说有宗萨仁波切的影子。或许吧,和宗萨仁波切都是藏人,都有某种背景,有朴素的采集,有原生西藏,有关顾平民和宣扬喇嘛教无常,还有就是活佛转世轮回,刻板朝拜等修为教理。更多的是一种展示和取奇,这中国这样一个全球化冲殇的工业化时代还葆藏着这样一个信仰和现实相照,僧俗相生的独特面貌,这在城市小资们看来是种另类,如同坐我旁边看电影的某人对喇嘛们吃肉很是诧异一样,他们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小喇嘛象我们一样更愿意看《西游记》前面,可别忘了“西游”为的是去西天“取经”,“了悟义”。片中的小活佛,虽不及那《kundun》和《西藏七年》中的小活佛那样少小而懂事,为了看片延迟摸顶,却也真切。小喇嘛为了一时的欢愉延迟了诵经。当他和上师真的走上了朝圣之路,或会明白那才是 业。
影象内外需要改变,电影给予这样的一种改变,需要的是种宁静,如同片名一样,静静的看,静静的敲,如此乃成。
静静的嘛呢石

0 意見: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