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初唐的政治文化>演讲



梁思成的作品

辅仁大学原校址

后海





圆明园左右间"对话中国新独立电影"
嘉宾:翟永明(诗人)、导演王超(导演,作品《安阳婴儿》 、《日日夜夜》、《江城夏日》)、赵野(诗人)、欧阳江河(《中国独立电影》主编,诗人)、刘禾(哥伦比亚大学讲座学者)、李陀(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汪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格非(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崔卫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没来。
本来不想写什么,但在一天中跟跑站似的去了4-5个地方,真是很累,晚上本来还要赶到塞万提斯学院,观看<爱情魔法师>的,却因左右间嘉宾的晚到半个小时,使在赶往工体的路上,放弃了。后来挪至6.29看的,也是西班牙年弗拉门哥文化推广的一部分,而我睡着了。
关于《初唐的政治文化》与圆明园的独立电影讨论以及古建筑,特别是关注梁思成的建筑本身是否有某种关联,如果那是牵强的,这里我想说同一天的灌输,就是杂陈的有的道理,也或是有联系的。首先,演讲笔记中我能够回忆起的或许是政治文化催生的诸多施政措施,与后面唐中后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勃兴,继而推动后面言路通畅,任用贤良,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无不于唐初的大力新政有关。有人提问提到唐政策的三省六部体制等开明政策,对于明代以及明末资本经济的发展,近代政治体制的萌芽开启,更有海外兰芳共和国的创立,是否是种承继...偌大的主题,吴宗国教授未必能够理得清。 '从武德元年(618)到开元元年(713)的初唐近百年,是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稳固和拓展的时期,是步入盛唐人文发皇的准备阶段。'这样看来,民国的革命不彻底性,使得后来‘梁陈方案’的否定,还是很有关系。
现代性的探索,不光是梁思成对于建筑的探索,早在其父梁启超探索政治体制缘起,到其子梁从诫创立'自然之友'组织一样,救亡图存,在三个层面上都在努力。
而辅仁大学曾是历史建筑,也是曾经张元拍摄《东宫西宫》里,警察与小偷,官兵与苏三,同志情意的地方。而圆明园的讨论,也同样论到了张元的转型,第5代还是第6代导演,他们倡导“新独立电影”一代,这是什么,回顾是李陀的诗人身份决定的,不是说中国就没有过“知识分子”吗?那么,教之那30年的断裂期,80年代,是最近也许是最接近的。如导演王超所言,他们是89后的一代。同样的提问,是从张艺谋等人的体制化再到黑砖窑人性的缺失,从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的沦丧,总归不是一个全球化使然,关键是我们还在“适度犯规”,仅仅如此。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