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

这是我前一月于央美讲座后所延之微澜,于530500326同学的几次E-mail对话,辑如下:

530500326 致 我

你好:
很抱歉,我一直都没有想好应该如何回复你的这封来信,更是时间作怪,课程紧张的不得了。的确如你所说,作为一个在读的学生,真的不了解商业设计。想法也只是停留再粗浅的纸面上。
我相信并且十分认同你所说的这番话,对于学院派的这个标签,它左右了我们太多。美院设计学院成立之初便寄言要建立一所不同于一般艺术设计学院的新设计学院。当我初次听到这一说法时为之兴奋,但今后的路会怎样,则成了稍稍平静的我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身在其中则能深切的感到它的“迷茫”。
我反复的看过你的来信,你的这些观点让我这个几乎就要死在了“学院”的脑袋重新活跃了一阵子,这让我在一次领教了商业设计,再一次感到面对今后数十年的所需从事的这一行当,有些无所适从。在学校思考的这么多,但却可以说从未经受过检验,也许事情就是这样,狂妄的思考得再深刻,也只不过是皮毛,抵不过一丝风吹。我们在美院所建构起的这一套思维系统不得不在社会上被瓦解并且重构。
你说“我知道你是CAFA的人”,看到这里我却突然有了异样的感觉。怎么说呢,你能体会的,cafa在我的高中时代代表的是什么,我们都是辛辛苦苦的经营才来到这里。曾经在北京的地下室里只觉得cafa就是天堂。而进入这片灰色建筑以后可以说是躁动的心仍未平静,我也曾经幼稚并且善意的勉力自己“你是cafa的人”,可是时间将它冲淡,直至看到你的来信,在次重逢这句久违了的话,我才清醒的知道,我早已远离了cafa所代给我的光环。我们又能在cafa里得到什么呢,这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今后几年不得不面对并且试着将其解决的问题。我曾经暗自在心里想,希望能够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并且能够把握自己的设计。但简简单单的现实便可以把理想击得粉碎。呵呵,cafa的人怎么能向家里伸手呢,于是我不得不向money低头,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考前班教学工作大军中的一员,这是我不愿去思考可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我只想解决我自己的经济问题便远离那些让我或者是让我内心不快的事情,可是面对台下上百的和曾经的我有着同样“向往”的学生我却不得不从新思考在我身上的这份责任。我不得不继续用心的把他们送上一程,呵呵。也许这样的经历是生活中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吧,这种矛盾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永远都不会到达我们的理想状态,正如现在你所谈及的商业设计一样,痛痒之处是无法逃避的。
但我还是想去追求那样的生活,或者说那样的设计。
不说这些让人心烦的问题,你的来信的确让我感受到不同于学院的一丝气息。让我第一次试着脱离了学院的思考方式去考虑了一些设计问题,我很珍惜。我感受到在学院以外,设计仍然有着它广阔的天空,我想那是一种更加的趋于成熟的思考,那是不同于学院的另一个方向,它从设计的实际出发,衍生出不同的但却同样深刻的智慧。当然,对于初在学院站稳的我,的确感到在这样深刻的思考下我的想法是幼稚的,但站在这样一个地带,或者说暂时停留在这样一个中间地带,我获益非浅。
这让我开始思考不同于以前所思考的问题,我曾经觉得我似乎已经适应了这样一个繁忙的学院生活,但是我开始认识到这繁忙紧张的功课背后的一个假相,或许,在今后,我所寻求的答案中会多了一个衡量标准,我也会开始试着思考一些真正意义上的设计问题。
当然课程仍然要继续,我也依然要在学院守护着我纯洁的理想,也许作为一个青年人还有理由去相信国家的复兴,或是设计的崛起。人们也不会过分的责怪我吧。
2006.12.6 (7天前)




我 致 530500326

请原谅,一周来的忙碌,没能及时回复你。
从你的上次信中可以看出,你是将自己放大到一定高度的,如同你所置身的环境,这种自信,是难得的。
我试图换位思考,当年也同你般充满对设计的深刻思考,甚者大有改造重铸的雄心。我想告诉你某些关于中国设计的事实,但总也有些担心你会过早的陷入如同我们一般同样的窘境,这是我一直在想如何回复你和我同样面临其他问题一样是难以抉择的。
我知道你是"cafa"的人,关于导示设计的诸多提法,我很欣赏,不论设计,如果给你贴上学院派的标签,你或许不介意,但谈及你将会参与的奥运项目,我倒是担心起来,什么是什么,什么又是设计,这或许不是你我能讨论清楚的,美院的优势在于设计能够思考本原的东西,但不免又会落入设计止于思考的可能。
那么"完全西化"又何从谈起,对于讲座中的观点,我是有立场的,然,之外的想法是有所区别。很庆幸还有如你般这样真切的思考和热爱设计,并勤勉为之的人。这在利益最大化和功利盛行的今天,或许美院还有这样的空间可以被提起。方案中的"圆"和"方",是可以较宽泛的理解的,中国元素也罢,西方元素也罢,你的建议是很好的,能去有的思考它,当是众多学生的佼佼者。而折线是可以理解为切合与建筑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这我不否认,如果我说它也可以理解为与中国园林回廊曲折,错落交替的营造感受有关,您是否可信?举此例,是想说设计是可以抛开其概念性的,我个人觉得设计较之艺术,它应是第二位,设计本质上是要解决问题,这在包豪斯运动失败所衍生出来的现代设计运动思潮仍然影响现在的今天是明确的,就象导示设计,本质上是要有功能性的,至于美学意义上的是我们不同于标牌公司设计的重要区别,除此之外,连同人机工程、行为学、结构学、材料学一样也是不同于运营部门的特定角色。
至于你提到的大楼的整体结构古建中的榫卯结构有关联,据我所知OMA 库哈斯本人未可有此寓意,惮惮如此附会是否如同我言折线与园林的联系一样呢。
大者,想想,为什么中国新十大建筑项目会让老外来做,是否如同网上谩骂的那样,…实验地也罢,大的气候就象艾未未说过的,北京的建筑本来就已经成这样了,你还强调什么民族性呢?
从做这个项目开始,我也更多的开始关注建筑本身,这一承载所有艺术形式的设计门类。从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到包豪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正如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宣言》的"…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容器,更是人文精神的承载与展现,"一样,库哈斯在做CCTV大楼时并没有从形式出发,而是在完成业主所要求的功能架构基础上,在诸多限制条件下,完成了这样一个有人诠释"空洞+扭曲"的作品。他说提倡的活的肌体,让冰冷的城市有生命,是他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重要原因。他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国,中国的城市变迁,著有《大跃进》,连同他《癫狂的纽约》、《S,M,L,XL》一起,可以找来看看,或许会有所启迪,更能理解他的建筑。他不是不了解中国,当中国深深卷入全球化链条,在这样一个没有本土大师的年代,殊不知,又有谁能担当此任。
说回来,中国为什么不能更多地运用中国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城市,象当年国际建协主席萨拉·托佩尔森来北京说过的"……从伦敦、从墨尔本,从哥本哈根来的人,不希望看到一个像纽约和香港一样的北京,而希望看到一个像唐诗一样美丽的北京。"50多年前,梁思成对北京城的美好规划构想,就象时间一样早已逝去。那民国的海归建筑师们探索过建筑的新民族形式,从 "营造学社"到北京、上海、南京仅存的一些建筑物为中国建筑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却被时间所割裂。所以,我想单从古建中简单地复制思维是如同陈希同时代所遗留的拙劣之作一样是要多加思考的。而涉及到我们都要参与的导示设计领域,也当不可同那>logo和吉祥物一样成为中国设计新的不适。
总还要感谢你的真诚参与,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风格,包括平面、工业设计,甚至艺术领域,没有让世人称道的大师出现,一个小小日本,从电影、平面设计到建筑大师,我们能叫出一大堆响亮的名字,而当我们还沉迷于自我封赏,夜郎自大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教授,同样是莘莘学子,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殿堂为什么没有形成学术迸发的前沿,教受勃兴的风尚,美院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海外大学交流,我觉得应该能看到这种区别,我曾经接触过法国设计大师吕迪.鲍尔,同是莱比西学院院长,又能在商业设计上做的很好,而我们呢?值得思考和努力。
综上,可能有些观点,你不尽赞同,但我很愿意有这样一个沟通,或许对你对我都有益。
谢谢!
2006.11.15



530500326 致 我

你好:
我在美院是学习视觉传达的,当然对导示系统也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之我是能够理解和体会你的这封回信的,我想中央美院的设计往往站在很高的视角上,意在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先不论美院的设计是否具有这个能力,但我想对于中央美院来说这是必须要面对的,这可能也是王敏院长归国的缘由。
美院近几年也同样承担着社会上的大量设计工作,在面对08年奥运会这样一个庞大繁杂的项目的时候美院可以说发挥的不错,当然全国数十个比赛场馆的导示系统主要也是由美院负责设计的,在这些导示系统中我们还是充分的注重了中国视觉元素的表现,也就是说它是具有充分的中国特色的。
当然我非常的喜欢您在cctv项目上的发挥和整体思路",可是让我有些不解的是这套导示系统感觉上是一个完全西化的。尤其是最后的那个"折线"方案我已经感受不到一丝的中国味,不知这是何种原因?是由于甲方的要求还是迫于大楼本身设计的原因?不过当我看见cctv大楼的时候我还是能够朦朦隆隆的感受到其中的"中国元素"的,大楼的整体结构首先让我联想到的就是中国古时建筑中的榫卯结构,而且在古建筑中榫卯结构上面的装饰文样也是非常适合做导示系统的图标,指示等等,不知我的这一简单的想法是不是有可行之处呢?还请指教,探讨。
谢谢!
另外我附了一张图片,是平时游玩是拍的,不是很清楚,但意在说明问题,拍摄的是故宫博物院的西南角楼。
期待您的回复!
谢谢!
2006.11.21




我 致 530500326

同学你好,
非常感谢你对CCTV项目的兴趣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特别希望你能给我们的工作以推动,注入鲜活的东西和新的设计思路,
我们做设计上升不到改造和领导中国的什么高度,只是在做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承担当的,以及面对所要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但就设计本身来说,我们在努力,并有一个好的方向。
期待您的支持和帮助。
谢谢!
2006.11.20

0 意見: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